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580357.html 目标美日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概况 原创:深圳宁南山宁南山今天 今天聊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情况。 我们都说汽车产业是人类第一大工业品,主要是因为包括了整车和零部件。 汽车零部件产业,比汽车整车产业还要大,因为汽车在销售出去之后,在生命周期里面还需要更换启动电池,保险杠,轮胎,玻璃,汽车电子等等。 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和整车比较往往能够达到1.7:1,而我国只有1:1左右, 换句话说,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是零部件配套比例还不高,虽然很多合资品牌,外资品牌乃至于自主品牌在中国生产,但是零部件一样要从国外进口。也就是零部件制造比汽车整车还要落后 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进口,是年我国进口的第二大工业品,仅次于集成电路。 就全球范围来讲,年6月《美国汽车新闻》在普华永道数据支持下,发布《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这里面全球最大的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日本最多,有26家入榜; 美国第二,有21家入榜; 德国第三,有18家入榜; 中国第四,有8家入榜; 韩国第五,有7家入榜; 加拿大第六,有4家入榜。 我们熟知的全球五大常任理事国,法国只有3家,英国只有2家,俄罗斯1家也没有,其他印度也有1家,意大利有1家。所以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虽然弱,主要还是和美日德比较,另外韩国加拿大也很强。不看美日德韩之类, 在世界上一看的话,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还是属于实力较强的一类。 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这种,在汽车产业方面去工业化这么严重,对他们也不是好事。 年,工信部下达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的任务,经过长时间调研,终于形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并且在年5月30日在西安发布,里面披露了很多有意思的数据。 1: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非常大,全国竟然有超过10万家企业,其中有统计数据的有5.5万家,而规模以上(也就是年销售在万元以上)的竟然有1.3万家。 这个1.3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字对单个行业来说就很惊人了,年的今天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是37万多家。 这1.3万家规模以上汽车,我们今天当然不可能一家家看,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看龙头企业,也就是未来十几年还会活跃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骨干力量。 当然这些骨干力量,我们还是看国内的排名更为细致。国际排名里面,例如上面美国人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因为有些中国公司没有提交相关信息,而把一些规模巨大的中国公司遗漏了。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看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中国公司入榜的数量总是比实际少,年只有8家的原因之一。 下图是《中国汽车报》主导的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用的是年的销售额数字。 我们一家家来看, 潍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年集团收入超过亿元,当然其中来自汽车的部分是0多亿。 就集团营收来说,排在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嗯中国第二大机械公司。我猜你肯定想知道中国第一大机械工业公司是哪家, 当然是中字头的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国机集团,年的营业收入.7亿元,当然了,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缺乏宣传,因此这家公司在公众面前完全没有印象。 国机集团旗下大型企业众多, 其中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装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地质专用设备的生产企业; 中国一拖是全球农机设备十强企业,旗下的‘东方红’是全国最知名的拖拉机品牌; 国际重装(原中国二重),是国内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世界少数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企业,最为典型的是石化炼油装备,如年装船发运给炼油客户的吨加氢反应器,总长70米,外径5.4米。 我们还是回到潍柴, 该公司的最核心业务是潍柴动力,主要是重型卡车发动机,变速箱和重型汽车整车。 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6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亿元,同比增长.89%。潍柴动力的收入占到了潍柴集团的大约69%.。 潍柴动力在年逆袭的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中国基建在年投资增长很快。 该公司在年销售重卡用发动机37.0万台,同比增长86.9%,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3.1%,较去年同期提升6.1个百分点,继续领跑行业; 潍柴动力控股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共销售重卡14.9万辆,同比增长81.3%,稳居国内重卡企业第四位; 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共销售变速器83.5万台,同比增长66.8%。 除了重卡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之外,潍柴也在开拓工程机械零部件市场, 最大的成果就是收购了德国的世界一流液压件生产企业林德液压,潍柴为了获得林德液压公司,先后斥资超过亿人民币进行股权收购。也是当年中国最大的收购德国企业的案例。 当然现在这个记录已经被打破了,比如说年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就花了亿人民币。 目前潍柴采取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的方式开拓工程机械市场,客户主要是徐工、龙工、临工,山推等工程机械公司,年上半年销售一千余台大缸径发动机,同比增长2.3倍。 另外还有就是潍柴收购的凯傲集团部分股权,旗下有凯傲叉车业务,也是全球叉车十强,属于中高端品牌,年上半年凯傲对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贡献约为3.9亿元,同比增长39.3%。 除了潍柴动力这个核心业务之外,潍柴集团还搞起了其他业务, 一个是上市公司潍柴重机,主要做全系列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产品平台。 一个是豪华游艇,年1月,潍柴集团收购重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意大利法拉帝公司,并且获取了其旗下不少知名豪华游艇品牌,法拉帝(Ferretti)、博星(Pershing)、丽娃(Riva)都是世界十大豪华游艇品牌之列。 可以看出潍柴的业务核心还是以动力为主,收购游艇也是看上了可以做游艇配套动力。 实际上,我们从潍柴能看出来,说中国汽车落后,其实主要是指乘用车,中国的卡车虽然还没有说走向世界,但是在国内占有率已经非常高,并且配套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国产化率也很高。另外潍柴通过自研和并购,获得了包括液压件在内的一批先进技术,成为中国机械行业的主力军。 中国第二的华域汽车 华域汽车,是上汽集团旗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年,按合并报表口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7%。 该公司的业务涉及六大领域:电子电器(摇窗机,发电机,起动机), 功能件(制动钳,传动轴,助力转向机也就是打方向盘助力的结构,排气,空调压缩机,油箱等), 热加工件(发动机零部件缸盖,缸体,活塞),新能源驱动电机, 金属成型与模具(主要车身骨架件),内外饰。 虽然写的是什么都做,但是总有个主营业务吧? 根据该公司的财报,年营收.6亿元,增长13.03% 内外饰为.33亿元,占比68.01%,功能件为.亿元,占比为21.86% 然后是金属成型和模具,82.15亿元,占比6.18% 电子电器件42.42亿元,占比3.19% 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里面,有一家叫做延锋内饰的企业,就是华域汽车旗下的公司。 内外饰主要是仪表板,门板,保险杠总成,座椅系统,车灯,密封件,安全带,安全气囊灯。 当然了,除了延锋内饰这个主力,华域汽车还有个叫做功能件的东西,占了21.86%的销售额,差不多接近亿人民币。 这个功能件是指什么呢?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油箱,空调,排气,弹簧。 如下图所示。 我们也看出来了,华域汽车虽然背靠上汽这颗大树,关键的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等业务都很小,有点可惜。 当然,华域汽车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公司里面,已经算是非常出色了, 年该公司发展有三个亮点, 一个是智能驾驶主动感应系统(ADAS)24GHZ后向毫米波雷达产品成功问世,成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实现量产的毫米波雷达供应商,这个是一个新领域的开拓,也是技术上的突破,雷达产品是很大的一块市场。 一个是华域汽车成立了不少合资公司,但是通过不断持续回购,开始将合资公司变为全资子公司,年收购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50%股权,使得汽车智能照明业务成为公司全资掌控的核心业务;同时通过和博世的合作,华域汽车公司所属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完成对德国博世公司持有的博世汽车转向系统(南京)有限公司%股权的收购、整合工作。 华域汽车目前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公司的重点在“3+2+1”即智能与互联、电动系统、轻量化3个专业板块,内外饰、底盘2个集成平台,国内外协同的1个投融资平台。 可见除了传统的内外饰和底盘2大业务外,发展重点在于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另外轻量化这个词也请记住,在后面你还能看到这个词。 很有意思的是,在华域汽车的发展版图里面,没有看到重点发展燃油发动机,而是强调电动系统,可见很多巨头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都把汽车动力电动化看成是未来趋势,而对燃油发动机,似乎处于非重点发展的态度。 中国第三的海纳川汽车零部件。 海纳川是北汽集团下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年营收达到亿人民币,位居中国第二位,海纳川这个名字是年北汽集团设立零部件板块时,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起的。 我们可以看出来,从第一名潍柴的超过亿营收,到第二名华域汽车的超过1亿营收,到第三名的时候,营收就只有亿多点了,断崖式下降。 海纳川公司职业生涯的亮点, 一个是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天窗企业荷兰英纳法集团,并且将英纳法集团的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英纳法集团销售收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四五亿欧元,发展到年的11亿欧元以上,其中中国区收入占到了该公司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海纳川公司在收购英纳法之后,也在不断向中国转移技术,实现共同发展。年,英纳法中国研发部在研的高端项目, 就包括本田讴歌TLX、捷豹X、沃尔沃全新一代XC60、宝马新1系等天窗开发; 推出了首个自主开发平台化天窗项目的产品—吉利博越NL-3A; 并且量产了首个英纳法中国研发部设计制造的全景天窗,该产品适配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QX50车型并且全球供货。 收购英纳法可以说是海纳川第二骄傲和成功的亮点,也让海纳川建立起了全球研发体系。 另外一个是年旗下上市公司渤海汽车公司万欧元收购了德国TRIMET汽车公司75%的股份。该公司多年来为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等品牌,提供铝合金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服务,拥有领先的研发及制造能力。 渤海汽车是北汽集团汽车零部件板块唯一的上市平台 第三个亮点是为北京奔驰供货, 海纳川李尔公司是北京奔驰座椅模块供应商, 海纳川海拉为北京奔驰E级、C级改款、MFA2平台的多款车型提供前大灯、高位刹车灯、牌照灯、内饰通用小灯等产品的配套供货。 海纳川旗下的渤海汽车与韩国翰昂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为北京奔驰定点生产汽车空调系统。 当然,不管是海纳川李尔,还是海纳川海拉,都是合资公司,像李尔是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海拉则是德国汽车零配件公司。 总体来说,海纳川的主要业务还是来自于北汽集团自己,年其来自北汽集团的收入占到了70%。 比如北汽旗下的BJ越野车,海纳川为BJ40、BJ80系列车型配套提供了车身、内饰、座椅等产品。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品牌首款量产车型——LITE,其内外饰、线束、空调、车灯、底盘、车身、安全件等八大类产品均为海纳川同步研发配套。 海纳川总的来说,发展速度还是很快,年刚成立时,只有31亿元的销售额;而到年,已经发展到两万多名员工、销售额达到亿元。发展速度可谓惊人。 不过其研发能力仍然是短板,海纳川旗下比较强的企业,可以说基本是合资公司以及新收购的公司,比如天窗的英纳法,座椅的李尔、车灯的海拉,此外海纳川还和安道拓、天纳克、莱尼、海斯坦普以及国内的江南模塑,航盛,延锋等零部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海纳川公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