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食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70028.html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当前一辆汽车拥有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往往达几十上百个,代码量近亿行(常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的代码量为万行)、电子系统近乎占到整车成本的一半,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需要依靠ECU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汽车已然从精美的机械变成了电子产品。 电子电气架构(EEA,Electrical/ElectronicArchitecture)是电子电器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它把汽车里的各类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线束拓扑、电子电气分配系统和软硬件整合在一起,实现整车的配置与功能,以及运算、动力和能量的分配。电子电气架构就是车辆的大脑和神经,是汽车智能化的基础和关键,几乎连接、驱动和控制汽车的所有功能。 “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ECU的数量激增,复杂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下,ECU的算力不能协同,并相互冗余,产生极大浪费,同时也难以承载汽车的复杂功能。电子电气架构从分散走向集中是必然趋势。”近日,联友科技智能座舱负责人陈柯在高工智能汽车年会论坛上,以《智能座舱新变革,从域控到跨域融合》为题,阐述了智能座舱变革的背景、路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联友科技的实践思考。 电子电气架构的进阶之路 “模块化电子电气架构中每个功能模块由各自ECU独立控制,不同模块分别由各自的底层软件组成,且无统一的开发接口,互通性差,加上每个系统垂直分离,升级难度大。从年到年,模块化电子电气架构逐渐向集中域控制器发展。”陈柯分析了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路径和演变方向,“软硬解耦、减少ECU的数量、算力向中央集中、整体架构简化,并随着通讯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独立的ECU势必被功能更集中、算力更强的域控制器所代替”。 陈柯表示,当前域控制器已成为主流,到年,跨域融合将使得域集中得到升级发展,到年,软硬件彻底解耦、算力更强、整车OTA升级更快且效率更高的车载中央计算平台将得到更普遍的应用。 纵观当前主流车企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路径,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直接跳过域融合,开发中央计算平台并全栈自主研发软件。但由于中央计算平台设计难度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挑战大,大多数车企仍处于预研阶段,短时间无法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以大众为代表的部分激进派车企,已开始采用跨域融合,将整体电子电器架构分为车辆控制域、智能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为了提高整车智能通用路径,则从智能座舱域开始切入。而传统车企,多数采用渐进式路线稳步推进。 跨域融合是智能座舱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双重考虑,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成为当前车企主流方案,从座舱域切入跨域融合,也成为车企发展的优选方案。”陈柯说,从分布式走向域控制器,再走向跨域融合,最终抵达中央集成,是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趋势,座舱域因为较为独立且安全等级要求相对较低,加之电气化程度高,实现较为容易。 实施座舱域控制器,将能够提升智能交互的体验,更好满足用户个性化与场景化需求,同时也能够加速软件及服务的不断迭代升级。对于车企而言,不仅有技术保障,同时也能够从ECU数量减少、线束简化、平台化开发等方面获得长期综合成本降低。 “需求驱动、技术走向、OEM(主机厂)降本增效目标是推动跨域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陈柯表示,未来,座舱域将必然朝跨域融合发展。 关于座舱跨域融合的发展路径,陈柯认为,跨域融合的发展需要基于功能的实时性要求、车辆安全要求等角度考虑,车身域和驾驶域的部分功能可向座舱域融合,而动力、底盘域向座舱域融合可行性低。 座舱跨域融合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关于座舱跨域融合所面临的挑战,陈柯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产业链体系的挑战。对于OEM而言,应具备在跨域融合架构下的整车架构定义及组织调整能力,需具备定义接口标准的能力,以匹配不同的供应商,实现整体可控,要逐步建立软件和服务导向的开发理念及团队能力。对于Tier1而言,要转变身份,以锚定核心产品及能力不被替代,从而更好保持在与其他Tier1及整车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要建立起持续商业变现能力和自身的市场“护城河”。对于芯片供应商而言,则需要从算力、安全、生态等方面入手,建立起技术壁垒。 二是,技术维度的挑战。首先,跨域融合软硬件设计难度更高;其次,对安全及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再次,随着座舱内的传感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需要更大的芯片算力做支撑。 三是,商业模式的挑战。从OEM和供应商角度来看,跨域融合前期高额的研发成本,以及OEM对跨域融合后整体可控的诉求,会促进OEM与供应商的绑定,发包模式将不再是传统零部件供应的方式,如何把握和供应商间的成本及利益分配将是OEM面临的一个挑战。从OEM和用户的角度来看,跨域融合的技术创新将加速软件及服务的迭代,未来必将指向商业模式的竞争,如何更好运营用户并实现价值变现是OEM的核心挑战。 联友科技的思考与实践 直面挑战,陈柯认为,座舱跨域融合需要更高的安全及稳定性要求、软硬件分离设计能力以及更高的算力要求作为支撑,在实现座舱跨域融合发展的过程中,OEM要把握好供应商的利益分配及增强用户粘性以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架构定义及组织调整能力以应对产业链变革,OEM与供应商之间应不断提升协同合作能力。 陈柯介绍,联友科技智能座舱产品通过丰富的用户及生态数据+AI算法+全场景交互能力,更好地实现多触点精准触达,用户体验升级及OEM价值变现。 联友智能座舱产品围绕用户体验,基于SOA,提供“一站式”与“差异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端云一体化,联友智能座舱以智能科技为基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有记忆、有温度的第三生活空间,同时专注情感化和家庭化需求,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娱乐体验及优质驾乘感受,最终为用户提供驾娱兼顾智能温馨的家庭座舱产品。 在自动驾驶方面,联友科技已经掌握L2+级智能驾驶技术,自主研发的自动泊车、行车域控制器,已量产上车。同时,路侧智能设备已落地多个智能园区,yPark泊车智能辅助系统、yPilot行车智能辅助系统等产品正在不断升级。同时,自主研发的智能车载终端T-Box目前累积量产超过万台,牢牢占据国产品牌第一位置,5GC-V2XT-Box研发速度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已率先量产上车。 联友科技脱胎于汽车行业,拥有近20年的软件技术和人才积累,拥有汽车设计、智能零部件、云平台、信息技术运营和服务等业务。联友科技的车联、车载、车控产品线,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拥有独特优势,在网联化与智能化的结合和产品工程化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6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