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域控制器的招聘热度甚至已经超过三电,与ADAS接近,这背后预示着未来五年,很可能是一个高速发展期。 而无论电子电气领域如何发展,不可避免的都是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变革促成了人才流动,好的求职机遇自然不是假的了。 在过去几十年的汽车技术发展期,传统主机厂基本上是被动接受了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这种模式在汽车仅仅是个载运工具的时代并没什么不好,各负其职,你玩技术,我玩集成,再卖掉,互利共赢。 但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大势所趋下,智能化的汽车不在仅是个工具,即便很多人依然希望驾驶一辆依靠人工控制为主的性能车,但是资本也不再提供给你这个市场环境了。 时代变了,主机厂开始慌,他们怕自己的只留下造一个躯干的分工。 大众搞出来的汽车操控系统,目的就是反击软件时代的角色对手。 这个我具体写过文章,大意是随着软件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占比越来越高,运行数据越来越大,主机厂便开始缩减ECU,增加域控制器,布局以太网,并同时从应用层软件开发转到底层和硬件的研发。OEM想把这块蛋糕自己先分一大块,再由供应商搞搞残余,甚至没什么挑剔的权力。这在过去是恰恰相反的,OEM想从外企供应商多学点东西,降降本,根本是没什么机会的。 本文先单独聊聊域控制器这一块,下一期聊聊上汽零束,长安软件公司为什么这么难发展?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如果精简60几个ECU的话(例如车灯内部的ECU),其实就像大众剩下的主要域控制器:ADAS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和娱乐控制器。当然,事实证明这并非它的独创,域控制器的招聘趋势间接证明市场在接受这一技术行为。 以ADAS域控制器为例,职位主要是软件,硬件,系统相关的角色。 多数应届生暂时是拿不到太好offer的,很多人入职后依然以测试为主。这个原因其实就是主机厂没把握教,供应商不敢教的原因导致的,下期文章会详细解释为什么。 系统作为偏重技术定义的角色,可不是很多人讲的那种肤浅的协调和文件工作,这事是要长远看的,经验丰富的系统工程师在一个部门是很少的。 对ADAS产品功能如ACC、AEB、BSD、LCA、RCTA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熟悉车辆总线,包括CAN,以太网以及LVDS也是必不可少的。你瞧这些职业经验,没有三五年很难都熟悉,这个壁垒如果能够被突破,就是你去lead一个项目的机会。 所以在你前三年的工作经验中,别太嫌弃职业平台是否优秀,公司待遇低,人员不稳定等因素,只要能足够锻炼自己,丰富经验就不愁出路,在行业百家争鸣时期,不存在平台为大的职业观点。 以吉利,长城,长安,红旗为例,目前招聘市场往往会从软件测试,软开,硬件设计工程师去寻找,联电,经纬恒润这种平台比较受欢迎,其他小公司也有很多,从小公司去除了薪资有一些低,项目都是一样去担当的。 软件层面的职位,目前OEM依然要主导架构,域控制器起步阶段,与电子大厂合作是难免的,但它们更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软件团队。同时这些职位也会从那些接触过BCM的跳槽群体里寻找,同理硬件工程师。 有发展好的,就会有发展不好的。 线束工程师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尤其那些还在指导工人缠胶布的ME们,真的要趁早脱离线束工艺。 还有咨询我的同学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定的比较清晰,却在选择offer时犯了糊涂。 例如泛亚,德尔福都会招聘一些线束工程师,坦白讲这东西无论是接口,试验还是布局,都已经成熟的不能再成熟。 平台魅力再大,职位跟不上技术发展趋势,终将是越走越难。不然他们为什么离职让你去补坑?线束作为电子的枢纽,虽然沾了边,但是想走控制器,无论是软硬,甚至是测试都是没什么太大相关性的。 建议想往域控制器发展的同学,如果背景不足以支撑你,就先去初创公司,民营车企研发中心的三电,智能座舱方向先找个测试,标定的机会,毕竟它们的学历门槛是低一些的。但是项目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学习途径。 随着竞争的加速,相信不久的未来,线束和ECU这个大包袱会越来越轻,域控制器会越来越完善,彼时跳槽门槛就不见得低了。应届生应该准备好提前规划,第一步偏离,纠正成本越来越高,多拿offer,别盲目看名气和薪资。 我在辞职爆料里邀请红旗那一期,其实是最好的证明。一个央企在智能化需求面前,招聘门槛降一格,对传统机械,车辆却越来越挑剔,甚至不招。 也别说汽车行业危了,只是你没看到机。 END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2452.html |